太原唐墓壁画之
太原唐墓壁画之“树下老人”
《上海文博论丛》 2006年03期 商彤流
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,太原西南郊金胜村附近,陆续发现了一批唐代壁画墓。引人注目的是几乎每个墓室中围绕着棺床,皆有一种人物画——《树下老人》。
唐代壁画墓中的《树下老人》,究竟表现的是什么内容呢?以往的发掘者在发表资料的结语中,认为“在棺床周围均绘有树下老人图,也许是用连环画的方式描绘一段故事”(山西省文物管理委员会《太原南郊金胜村唐墓》,《考古》1959年第9期);或者“根据画中人物的服饰、举止和环境,结合墓顶的四神图,初步认为树下老人图的内容可能与道教有关”(山西省考古研究所《太原市南郊唐代壁画墓清理简报》,《文物》1988年第12期);也有人在介绍唐代道教石造像底座上的线刻供养道士时,认为该壁画“所绘老者的服饰、冠履及神态都与线刻的道士像相似。……由此可知墓葬壁画所绘的树下老人也应是道士”(侯毅《唐代道教石造像常阳天尊》,《文物参考资料》1991年第12期)。笔者试从图像学的内容与形式相互作用的关系入手,探讨“树下老人”这一类题材壁画的含义,以就教于方家。
太原发现的唐代壁画墓中,有“树下老人”题材的分别如下:
1953年发掘的唐代新董茹庄弧形壁单室墓(《太原董茹庄唐墓壁画》,《文物参考资料》1954年第11期),虽然发表的墓葬资料不太详尽,但是“树下老人”的题材和风貌却使人得以初识,墓中出土的《大周赵君墓志》,年代为“万岁登封元年”(696)。
1958年清理的金胜村4号、5号唐墓(山西省文物管理委员会《太原南郊金胜村唐墓》,《考古》1959年第9期),均为弧形壁单室墓,墓室北部均横向设置一个棺床。两墓相距不远(后者在前者以北10米远处),壁画题材和布局类同。5号墓的墓室东西北三壁各涂一层厚约0.3厘米的白泥,其上绘壁画10幅;即东、西壁南侧各画《牛车与驭者》、《驼马与驭者》;围绕着棺床的墙壁上画8幅《树下老人*报告未提及墓顶是否有壁画。4号墓的墓顶已塌毁但留有“四神”的痕迹,墓壁周围与四角用红色绘斗拱与额柱;南壁的门洞两侧有门卫,东、西壁的南侧为侍女,环绕着棺床的墙壁上另有8幅《树下老人》。
1959年发掘的金胜村6号唐墓(山西省文物管理委员会《太原市金胜村第6号唐代壁画墓》,《文物》1959年第8期),也是弧形壁单室墓,墓室北部有横向的一个棺床。简报介绍“墓顶绘有红色莲花及彩云图案,下绘人字拱及'四神'……人物画十二幅分绘于下边四壁上”。即南壁的门洞两侧有门卫,东、西壁的南侧为文吏,围绕着棺床的墙壁上用红色粗线界划有8幅框格,却只绘画出6幅“树下老人”。若与上述4号、5号墓相比较,减少了棺床两端连接的东、西壁中部的一幅“树下老人”,而改画成了一幅拿帔巾、持衣叉的侍女。
1987年太原化工焦化厂内清理了一座唐代弧形壁单室墓(山西省考古研究所《太原市南郊唐代壁画墓清理简报》,《文物》1988年第12期),墓室北部的东、西两侧各有一个纵向的棺床,覆头形墓顶正中有一破洞,报告较为详细地描述了壁画:“用红、黄、绿三色画出挽结的花幔,其间以弧形联珠纹相接”;“四壁用红色粗线绘出房屋的立柱、斗拱、阑额枯,补间铺作绘人字拱。下边分成几个界格……每格内绘壁画,分别有《侍卫图》、《侍女图》、《驼马人物图》、《树下老人图》等”(图1)。
1988年太原第一热电厂发掘了337号唐代弧形壁壁画墓(山西省考古研究所、太原市文物管理委员会《太原市金胜村337号唐代壁画墓》,《文物》1990年第12期),因基建施工时的破坏,墓顶的壁画已不存在。报告记录“在墓室四壁用红色粗线绘出立柱,这些立柱又作为壁画间的界栏。……有《门卫》、《仕女女童》、《树下老翁图》等”。
1989年又在太原第一热电厂清理了555号唐代弧形壁壁画墓(侯毅《太原市金胜村555号唐墓》,《文物季刊》1992年第1期),由于挖土机施工震动,致使壁画大多脱落,仅见到墓顶“南部残留部分有花及挽结的花幔……南壁墓门的左右两侧各有《侍卫图》一幅”。
太原唐代壁画墓,坐北朝南,皆有短窄的斜坡状墓道,但不见墓道内有壁画。墓室内横向设置的一个棺床上摆放遗骸(惟太原化工焦化厂唐墓是东、西分置的两个棺床),未见有葬具的痕迹。一般壁画的分布情况为:1.四面坡式交接而成的覆斗形墓顶上,以及墓室的四周墙壁上,皆涂抹一层白灰泥层,再施以墨线勾勒、随类敷色的彩画。稍有不同的是金胜村5号墓是东、西、北三面墙壁有壁画。2.墓顶覆盖莲花华盖以及非具象的日月星辰与“四神”,下沿的墙壁上多数以红色粗线涂画出仿木构建筑斗拱。只金胜村6号墓环绕棺床的三面墙壁上没有影作的建筑斗拱,而是直接以红色粗线界划出画幅的框格。3.一般在墓室南壁门洞两侧有门卫,东、西壁的南侧为侍女。同样特例的是金胜村5号墓为《牛车与驭者》与《驼马与驭者》,而6号墓东、西壁南侧皆为文吏。4.一幅或多幅的《树下老人》的分布都是围绕在紧靠棺床的东、西、北三面墙壁上。其中太原化工焦化厂唐墓的北壁中央另有一幅《驼马人物图》,盖因分隔设置了两个棺床所致,而此幅《驼马人物图》两侧与棺床连接的墙壁上仍为《树下老人图》。发掘者们将各自清理的墓葬与新董茹庄唐墓的墓志纪年比较,判断所发掘的墓葬也是唐代武周时期的遗存,墓主人大约是一些低级官员或者富裕的平民。